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單車通勤大小事:中和→三峽 單程20km


緣由

  如果沒記錯,之前積欠千里步道一篇文章。會和千里步道結緣是之前在永和辦的一場單車講座,主題其實我也忘了,也因臨時有事並未到場。但後來千里步道的某位前輩邀稿,答應寫些關於單車通勤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不過一直沒有交出稿來,現在也找不到那位前輩的連絡方式,但心裡一直惦記著答應人家這件事。趁著最近閒來無事,又一頭熱的寫部落格,趕緊把欠人的還清呀!(希望他有看到這篇)順便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希望能給有志於單車通勤的朋友們一點幫助。



選擇

  會選擇用單車來當交通工具,有很多原因:

  1. 我家附近目前沒有捷運站,未來要等環狀線蓋好。
  2. 從國中開始只有一年使用機車通勤,所以我算是滿習慣單車這件交通工具。
  3. 我習慣能用雙腳控制自己的速度,不愛等待。公車通勤的時間難以掌握,且我不喜歡站在公車上人擠人搖搖晃晃的感覺,舒適感很差。
  4. 騎單車有一種莫名的悠閒。
  5. 省錢,小弟非富家子弟,能省則省。
  6. 前幾年的單車風潮我也跟上了,單車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可以運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就讀的學校越來越遠,國中時通勤距離不到兩公里,高中時要橫跨台北縣市(現在的台北市和新北市),大學更遠,單程20公里來回就40公里了。40公里對於以單車為假日休閒運動的騎士來說不算什麼,但當交通工具就辛苦多了。必須考慮到通勤時間、體能耗損、天氣因素……等等。剛開始比較辛苦,不過漸漸習慣成自然就適應了。




準備

  1. 普通單車一部加上健康的雙腿
  2. 安全帽
  3. 單車手套
  4. 前後燈
  5. 輕便雨衣
  6. 雙肩背的書包
  7. 水壺(到達目的地才補水,自帶水壺才環保!)
  8. 替換衣物一套
  9. 小方巾(擦洗用)
  另外像是一般長途騎乘的備胎跟隨車工具,我都沒攜帶,減輕重量。登山車破胎機率比較低,到目前也只遇過一次。

  儘量注意氣象避開可能下雨的時段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WindGURU


路程介紹




  中和景平路(秀朗橋端)→捷運景安站→中和中正路→錦和高中處左彎接浚溝旁道路→過中和高中右彎接金城路三段直行→捷運永寧站→(以下為省道台3線)土城中央路三、四段→三峽介壽路三段→環河路→介壽路一段→三峽大橋→右轉三樹路→左轉國慶路→直走國學街→台北大學側門


  總里程19.71公里,今日騎乘時間56分54秒,平常大約在50分鐘到1小時20分上下,隨體力和交通尖峰情形而定。


一開始忘了拍照,想起來的時候已經到土城了。這裡是金城路跟明德路的交叉路口,10:13,車還是很多,平常7點到9點的尖峰時間要更小心,機車、砂石車、公車都很多,不過路寬好走。


金城路、中華路、中央路兩頭的四叉路口,前面就是永寧站,過永寧站之後就是國道3號土城交流道。這一帶有工業區,上班族很多,加上永寧站是目前的捷運端點,所以接駁公車很多,交流道上下的長途車也很多,也是要很當心。

鴻海總部前捷運已經施工很久了,這裡常常圍籬會改變,車較少,但是路況狹窄。

穿過國道3號之下就是土城和三峽的交界,這裡比較郊區,騎速可以加快。

過頭了才回頭拍,這裡有岔路,左轉是橫溪,右轉是環河路。到三峽市區來說,右轉路程較快。

快到三峽大橋,長途路上總是有些無禮的大車駕駛,明明已經靠白線騎乘,沒擋住他的路線,卻狂按喇叭讓我耳鳴,這也是通勤的考驗之一。(本照片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三峽大橋中間高兩頭低,是我認為路程上唯一的小陡坡。

過三峽大橋之後轉兩個彎就到北大公共事務學院側門了,今天剛好有水管施工,不過不影響單車進入校園。

北大正門。
我的一天


  我習慣一早起來準備完畢,喝點熱巧克力或麥片補充一早較低的血糖。感謝我有個賢慧的母親,我大多有三明治、吐司、蔥餅等早餐,但因我晚餐食量較大所以一早並不餓,所以打包帶到學校補充騎車玩消耗的熱量。


  夏季天熱,提早在6點以前出門,可以避開太陽,又可以閃躲7點到9點的上班車潮。為了早起我大都儘量養成早睡的習慣,所以比較沒有多數大學生熬夜的毛病,對身體來說也較為健康。


  抵達學校停好車後(儘量找不會淋雨處),簡單的擦洗臉和手腳,並換上乾淨的衣服,然後開始補充水分和進食,避免因血糖過低而昏昏欲睡。由於我到學校大多還沒開始8點的正課,可以先複習一下功課,如果疲累也可以稍微歇息一下。


  夏天晚上回家的好處一樣是涼爽又可以避開車潮。晚上我多在學校念書,大學厚重的原文書如果每天背回家,簡直要人命。所以我都念完書騎車回家,書本就寄放在學校櫃子。回到家就是完全的放鬆。雙肩背的背包,偶爾帶書回家騎乘20公里還是頗為辛苦,考慮買馬鞍袋中。




壞處


  1. 安全之前新聞有報導:金城路和中央路是新北市"自撞率"前幾名的路段,但據我所知,超速行駛和其他違規是肇事主因,我不能避免別人撞我,但自己騎乘儘量小心,不與大車、快車爭道,騎在路面邊線內側30-50公分(KHS校長部落格有教,學生有在聽^^)。要戴安全帽,我摔過車知道安全帽對騎士安全有多重要!
  2. 空氣汙染-主要幹道加上砂石車行駛路線,空氣比市區髒很多,我怕悶所以夏天較少使用頭巾,冬天多會使用。提早出門也能避免這個問題。
  3. 急停急駛-紅綠燈跟車多是主因,車子耗損其次,對膝蓋耗損更大。我自己解決的方式是看到遠方紅綠燈就減速滑行,平常也不趕時間也儘量使用輕鬆運動的強度踩踏。當然,更好的方式就是早點出門,大清早紅燈循環時間較短,停車的時間較少。
  4. 天氣-天氣熱早點出門,這是最好解決的。下雨舒適度大差,課本筆記也怕淋濕,有騎車的都知道風衣雨衣絕對不是萬能的。出發前下雨我就會考慮用大眾交通工具接駁。
  5. 氣候-氣候是長時間天氣的趨勢。冬季回家由南往北逆東北季風,夏季出發由北往南逆西南季風(西南季風較弱),單車是跟風競速的交通工具,逆風騎程格外辛苦。如果在尖峰時間騎乘,同向車的氣流會讓阻力稍稍降低,但考慮上面幾點因素,所以我還是選擇離峰時間較多,就當練車吧!

總結


  雖然有聽過少數通勤距離比我更遠的,但畢竟是少數,會選擇單車方式必然有好處但也有所取捨。雖然有時候覺得辛苦,但有時候覺得這也是一種個人精神的鍛鍊和堅持,已經持續一年了,我想我會繼續維持下去。至於居住在市區且通勤里程在10公里內的朋友們,如果你們對自身騎程安全有信心的話,可以開始單車通勤了!根據我個人經驗,除非剛好居住在捷運站附近,不然單車通常會比大眾運輸節省時間。只是上路要多注意號誌,隨時靠邊載客的公車和計程車(還有不定時竄出的機車)。祝大家通勤愉快,平安順行。




附註(個人的騎乘分析)


  因為我有買Garmin Forerunner 305這支GPS手錶,平時會使用來記錄自己的運動里程,然後用SportTracks 3.0軟體來做分析。大致敘述如下:


這是實際通勤的路線圖,跟上面第一張圖一樣。過14km之後穿過國道3號為郊區路段。


中和到三峽北大海拔高度在10-60m之前,上下坡度不大,瞬間最大也才1.7%左右。

明顯14km之後每公里均速較高,但郊區路段也容易出現側逆風。

心率顯示最高約在130bpm左右,這在我自己的有氧騎乘強度區間,郊區有加一點速度。加速段心跳明顯較高,但與坡度似乎沒有明顯相關。

我大多採用輕鬆的迴轉速而非運動訓練強度,所以迴轉速不高,沒有超過80rpm。
<本文完,謝謝您!您的閱讀是筆者po文的動力!>

2 意見:

譯往情深 提到...


我也是通勤族喔,來回約33公里
南松山到土城

ㄚ倫 提到...

那我們應該有些路線重覆呢!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