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迴轉速......轉載從肥油貓


我看 cyclingnews 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了。老實說,最近有點厭煩,因為話題
老繞著禁藥打轉。但我也不怪他們,因為不報禁藥新聞的話,報的還不是某某
狀況不錯拿到冠軍、某某轉隊的消息、某廠又出新器材、某主席發表什麼聲明,
這一類的消息。單車的世界就這麼大,能報的話題就這些,可能還要感謝
Basso 和 Ullrich 用禁藥,製造出這麼多新聞題材來。


最近看 High-Tech Cycling,裏面有提到最有效率的迴轉速到底是多少?所謂
的「有效率」,指的是花了較少的代謝能量,產生出較大的輸出功率。研究結果
顯示,60-70rpm 是最有效率的踩踏方式。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大家口耳相傳
不是說迴轉速越高越好嗎?迴轉速越高,體內「空轉」的情況越嚴重,代謝所
產生的能量用在踩踏的比例上就變少。如果這樣的話,那為什麼還要踩高迴轉?


另有研究指出,肌肉在用力收縮的時候,會阻礙血液的流通,意思是低迴轉速
重踩,是不利血液循環的。而 1996 年的一份研究指出,高迴轉時肌肉的一收
一放,有類似 pump 的效果,可以把血液加速擠到靜脈去,而由於血管是密閉
系統,所以流入肌肉的血量也會相對增加。如此說來,高迴轉速還是有好處的,
即使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代價似乎還是值得的,而且還可以避免長時間重踩
下肌肉失能的發生。假設說 70rpm 的能量轉換率是 25%,90rpm 是 20% 好了,
同樣要產生 400W 的輸出功率,70rpm 的選手要在體內產生 1000W 的功率,
而 90rpm 的選手要產生 1200W 的功率。如果血液循環改善帶來的好處不只
200W,那麼採用 90rpm 就是值得的。


可惜的是,並沒有專門針對公路賽選手所做的研究,找到一個迴轉速、血液


循環和轉換效率間的平衡點,只有一些頂尖車手的觀察資料。研究人員也只是
假設這些車手會自己選擇一個最有效率的迴轉速去騎車,以維持連續三週的
競賽體能,並且在關鍵時刻取得好成績。如果選手是處在不積極的位置,像是
集團中,或者無關成績,在平地和計時賽中,迴轉速約 90rpm,山地則是
70rpm。平地採用 90rpm 的迴轉速甚至有點無奈,如果選手打算用 70rpm 來
踩的話,以主集團的速度,可能要配 55x11 的齒比才能辦到。但是在山地站,
除非要爭奪前幾名,不然選手自然就會採用最有效率的迴轉速了。


對於積極爭取佳績的選手,像是世界計時賽冠軍,在計時賽時會採用 90-100rpm
的迴轉。阿姆斯壯在關鍵登山站,會用 39x23 的齒比踩 100rpm 左右的迴轉速。
這樣高的迴轉速會導致能量代謝的經濟效率下降,且耗氧量大增,不過如果只為了
拼一站,應該是值得這麼做,而且比較能夠節約肌肉的使用力道。何況阿姆斯壯
的最大攝氧量是出奇的高,有本錢讓他這樣燒。


講這麼多跟第一段有什麼關係?我當個無聊的妄想症幻者,來把關係牽連一下。
80 年代流行的禁藥是安非他命、類固醇和興奮劑,目的是減緩疲勞、增加肌肉
力量。當時的選手沒有高迴轉的概念,雖然我未曾目睹,但從旁人的口中大概
知道他們可能採用的是最有效率的迴轉速,只是要克服肌力和疲勞的問題,所以
靠禁藥來「治療」這些症狀。90 年代以後流行的作弊方式已偏向改善循環系統了,
像是打 EPO 增加紅血球、輸血或換血來增加血量和品質等等。而 96 年的這份
研究報告正好提供了一個方向,選手可以從高迴轉得到肌肉的節約使用以及更好
的血液循環效率,而使用 EPO 等方法則可讓身體有本錢多作因高迴轉而虛耗的功。


禁藥看來是職業運動界難解的課題了。關於今年在自行車界發生的禁藥事件,
有一些有意思的後續發展。義大利車協不打算吊扣 Ivan Basso 的執照,一方面
是沒有直接證據,另一方面他們認為「用禁藥來拉近先天的差距沒什麼不對」。
UCI 有意縮減三大賽事的總長度,讓選手可以不靠禁藥就能完賽且取得佳績,
可是 ASO 剛公佈的 2007 年環法賽路線,還是超過 3500 公里。Ullrich 的處境
比較糟,德國本土對禁藥問題可說是嚴肅以對,而他在瑞士註冊的執照狀況似乎
也曖昧不明,甚至有澳洲的二級車隊有意簽下 Ullrich,但前提是他必須是清白的。
一代車手淪落到二級車隊,難道不會感到羞愧嗎?職業車隊聯盟表示支持 DNA
檢驗,要求選手必須在年底前繳交 DNA 樣本,新加入的職業車手也要提供。雖然
不是強迫性質,但是如果車手不願繳交,車隊可以與他提前換約。


所以,自行車界多了這麼多的新聞,只是有多少問題能夠被解決,還不知道。
倒是那個迴轉速的研究,值得好好去揣摩一下,在不吃藥的前題下找到最適合
自己的迴轉速,才是最實際的。







0 意見: